欢迎访问台江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台江区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2-02-01 15:07 浏览量: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20111214日在福州市台江区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福州市台江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陈曾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福州市台江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暨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团结带领全区人民,攻坚克难,奋发有为,圆满完成区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区生产总值227亿元,比增1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9亿元,比增13%;财政总收入21.4亿元,比增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4亿元,比增16.3%;出口总额比增10%;进口总额比增3%;合同外资1.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按验资口径0.92亿美元;内资实际到资138亿元,比增14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5亿元(市里年度目标中期调整为233亿元);商品销售额705亿元,比增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3亿元,比增1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增13%;人口自然增长率2.06‰。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二、三产业比重持续优化,三产内部结构更加合理,具有台江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初步形成。重点商圈持续繁荣,城市综合体效益逐步显现,金融街万达广场开业一年来人气快速提升,年营业额超10亿元;万(象)宝(龙)、中亭街商圈年销售额分别达18亿元、100亿元;红星美凯龙、青年会1912、荣誉酒楼元洪店等一批高端商贸项目开业运营;全区限上商贸企业增至234家,限上商贸零售额占全区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0%,较去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滨江旅游业发展形势喜人,闽江游年接待游客有望突破10万人次,比去年翻一番。金融企业总部加速集聚,新引进交通银行福建省分行和兴业银行,全区拥有金融行业总部7个。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39家设计型企业入驻榕都318文化创意艺术街区,成立全省首个青年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海峡电子商务产业基地正式开园,入驻企业40家,注册资金5亿元。充分利用“5·18”海交会、“9·8”投洽会、民营企业产业项目洽谈会等平台,深入对接三维项目,签约外资项目25项,总投资3.52亿美元,引进苏宁置业、王府井百货等一批重点知名企业,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强化重点税收企业联系制度,表彰95家纳税贡献大户,税源基础进一步夯实。

(二)项目带动战略有效实施。以项目带动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抓手,继续打好五大战役,全年共组织实施区级项目112项,总投资1045亿元,完成年度投资220亿元,世茂国际中心、江滨外滩1号、中央第五街等11个在建项目实现主体结构封顶。我区列入市级五大战役项目27项,完成年度投资67.3亿元,超年度计划21个百分点。海峡金融商务区和闽江北岸中央商务区转入大开发、大建设阶段,累计落户项目达26个,总投资约370亿元,已动建项目20个,动建率达77%,其中升龙大厦、申发大厦等8个项目已进入上部施工阶段。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推进,红星苑一期、桂园怡景二期、鳌港苑三期等38.3万平方米保障房全面竣工;上海新苑完成工程量的68%,红星苑三期转入地面施工,福机新苑、新港苑正加快建设。

(三)城市生活品质明显改善。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重点抓好旧屋区改造、内河整治、景观改造等方面工作。认真贯彻实施国务院新颁布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全面推行和谐征迁工作法,顺利启动轨道交通1号线达道站及轨道交通控制中心地块房屋征收,目前搬迁协议签约率达93%;台五小、台六小教育预留地等地块进场实施征收,斗池路、二开关厂及琯后街等地块正抓紧办理征收前期手续。打响内河综合整治攻坚战,实施达道河、光明港一支河、瀛洲河等8条内河改造提升,完成截污4646米,新砌驳岸567米,新增休闲步道4637米,内河水质得到改善。拓宽、改造新透路、新兴路等5条支路和115条小街巷,城区路网进一步完善。完成109栋(处)建筑立面景观改造及11条主次干道1295面店牌店招整治。解放大桥—闽江大桥段江滨夜景进一步提升。

(四)社会事业发展更加繁荣。区本级财政集中统筹用于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支出达4.6亿元,比增29%。注重培育企业科技项目,今日特价、腾新食品等高新技术企业获得国家和省级创新资金专项扶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群众科学素质普遍提高,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区称号。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建成宁化小学,启动台一小、三十六中改扩建工程,完成6500平方米的校舍安全加固,光明小学、三十八中等15所学校达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要求。新增红星苑幼儿园等6所公办幼儿园,实现每个街道拥有一所公办幼儿园的目标。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在全市率先启动全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药品零差价销售、社保卡一卡通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群众对社区卫生的满意率达92.9%。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区文化活动中心投入使用,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完成主体建设,区文化馆获评国家一级文化馆。八角亭、文昌阁等文物保护单位完成修复工程。激情广场大家唱、闽剧票友会等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马江战鼓》等文艺节目荣获省音乐舞蹈节比赛一等奖。台江籍运动员在省、市比赛中摘得桂冠19个。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圆满完成。

(五)利民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完成年初确定的为民办实事项目,妥善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就业渠道不断拓宽,新增城镇就业7154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592万元,帮助88人实现自主创业,带动就业220人,武夷绿洲社区、两街社区被评为全省首批充分就业星级社区。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前期工作,完成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年度参保任务,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社会救助救济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各项优抚优恤政策有效落实。新建2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深化居家养老服务内涵,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优质服务。星级社区建活动深入开展,无物业管理小区整治工作全面铺开,新增社区办公用房1000平方米,社区工作者和社区二级保洁员待遇进一步提高。新建、改建社区便利店10家、便民早市13个、公厕14座、避灾点96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6个。出台《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实施意见》,完成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等12项残疾人服务实事项目,荣获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六)社会管理水平持续提升。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持续开展市容市貌、交通秩序、两车停放等五个专项整治,城区面貌显著改善。继续保持打击违法建设高压态势,拆除违法建设4.12万平方米。强化流动人口管理,建立流动人口一站式服务点83个,治安、计生等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创新社会矛盾调解机制,率先设立区人民调解中心和医患纠纷、道路交通事故等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全年共排查矛盾纠纷1071起,调解成功率达99.7%。深入开展领导大接访活动,严格按照信访路线图要求,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有效解决了一批信访突出问题。启动六五普法工作,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法制宣传教育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深入开展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专项整治行动,台农市场等重点场所得到有效整治,各项安全指标低于全市事故控制指标平均数。深化平安台江建设,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94.5%

(七)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省、市、区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197件,省、市、区政协委员提案112件,满意率分别达100%99%推进阳光行政,深化网上审批、网上行政处罚、市民诉求网络系统和区行政服务中心等四大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了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办事效率,增强政府公信力。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加大惩庸治懒力度,严肃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行为,效能问责31人次。积极开展服务企业活动,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政府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强化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部门的资金监管、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认真组织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及小金库等专项整治,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各位代表,2011年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标志着区十五届政府工作的圆满完成。五年来,我们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铸就了辉煌的业绩。

过去的五年,我们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始终把发展放在首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十一五计划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开局良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全区生产总值、商品销售额、财政总收入年均递增分别达13.56%23.26%18.56%,其中GDP总量较2006年实现翻一番,2010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排名全省第九位,连续三年荣获全市绩效评估优秀等次。中心突破、两翼齐飞发展战略得到有效实施,以海峡金融商务区和闽江北岸中央商务区为核心的东西两翼组团发展、蓄势腾飞,一批城市综合体、甲级写字楼、星级酒店、总部大楼相继落户,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经济内生能力持续增强,引进培育华邦水电、先科实业、中石油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实际利用外资4.55亿美元,内资实际到资363亿元。五年来,台江区精心谋划科学发展道路,凝心聚力,奋勇前行,区域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省会城市中心区地位进一步巩固。

过去的五年,我们以加快转变为主线,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深入实施《台江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第三产业支柱地位更加突出,比重达到78.9%。万(象)宝(龙)、中亭街、万达等六大主力商圈辐射面和影响力持续扩大,现代百货业、星级酒店业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飞跃,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再添发展新动力。项目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800亿元,较上一个五年实现翻两番。万达城市综合体、苏宁城市综合体等一批代表城市发展活力的重大项目陆续生成,升龙大厦、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等一批高端写字楼和总部大楼加快建设,发展后劲持续增强。五年来,台江区紧紧扭住产业和项目这两大助推器发动机,加快转变,加快提升,加快发展,在有限的空间里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NextPage]

 

过去的五年,我们以完善功能为抓手,城区面貌显著变化。成功实施上海东新村、福机第一生活区等34片成片旧屋区改造,总建筑面积达160万平方米,占地面积2400多亩,改造面积较上一个五年翻一番。率先实施电子签约和低保户拎包入住等新做法,促进和谐搬迁。同时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80多亿元建设光明港苑、桂园怡景、红星苑等社会保障房150多万平方米,惠及群众1.3万户4万多人。城区发展格局更加清晰,依托12公里最优美的闽江岸线资源,进一步实施沿江大开发,涌现出一批高档楼宇和城市综合体,拥有了滨江休闲广场、闽江公园北园等较为完善的综合配套设施,闽江黄金水道观光游和闽江北岸灯光夜景成为福州的一道美丽风景线。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茶亭街、台江路等13条重点路段建成通车,完成二环路、五一路等沿线近700处建筑景观改造,新建茶亭公园和二环路荷泽、水岸华庭等公共绿地,有力实施内河综合整治,城区品质进一步提升。文明城区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流动摊点、占道经营、交通秩序、违法建设等城市管理顽疾得到重点整治,一批无物业管理小区得到重点改造提升,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创卫、创模复查作出积极贡献。五年来,台江区以宜居宜业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和配套,有效推进城区建设和管理大改善,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过去的五年,我们以和谐发展为目标,社会事业显著进步。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政策,投入1.7亿元新扩建7所学校,新增教育用地58亩,办学水平与质量进一步提升,在省对县(区)教育督导中获得优秀等级。巩固提升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成果,在全省率先推行居民健康身份证管理、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便民措施,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提前超额完成省级社区卫生服务各项目标任务,瀛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社区卫生服务培训基地。投入1.17亿元兴建区文化活动中心,区档案馆、文化馆、图书馆、少年宫等相继搬入新址,公共文体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茶亭十番音乐等民间民俗文化精品入台交流取得良好反响,对台文化交流与联系更加密切。五年来,台江区坚持协调发展,着力推进各项事业,社会发展取得新的进步,社会和谐程度持续提升。

过去的五年,我们以关注民生为根本,群众生活显著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888元,比2006年增长81.2%。五年累计实现新增就业2.66万人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87万人次,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标准持续提高,城镇低保实现应保尽保。投入2800多万元为38家区属困难集体企业的4309名退休职工办理医保,完成全区社区居委会成员和街属集体事业单位职工的社保、医保参保工作。在全省率先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52个,1.8万名老人享受到社区养老服务。完成侨房腾退工作,华侨权益得到进一步保护。五年累计兴办实事项目42114项,有效解决了一批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五年来,台江区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健全保障体系,着力办好为民实事,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过去的五年,台江区科技、卫生、计生、文体、老龄、残疾人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保持了全国科技进步城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市、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全省文明城区等荣誉称号,相继获得了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中国人口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示范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等新的殊荣。与此同时,政府各项改革及人事、广电、物价、档案、民族宗教、防风防汛、国防动员、人防、预备役等工作在过去的五年里也取得新的进展和成绩,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各位代表,五年的奋斗令人难忘,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在历届区政府工作基础上,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励精图治、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台江区人民政府,向为台江建设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区广大工人、知识分子、企业家、公务人员和外来建设者;向给予区政府工作有力支持与有效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及社会各界人士;向为台江建设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辖区单位和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台江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五年来的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推动台江科学发展新跨越,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新局面: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全面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省会中心城市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特色,锐意创新、先行先试,不断拓展台江跨越发展新内涵;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突出发展第一要务,依托产业转型和项目带动,推动区域综合实力大提升,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保护,统筹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强化城市建设和管理,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继续将新增财力、公共资源、工作力量向社会事业和民生领域倾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普惠共享。

各位代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台江在发展中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作为省会城市中心城区,区域核心竞争力不强、产业发展层次不高、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等问题仍然存在,推动台江科学发展新跨越的任务依然艰巨而繁重;二是我区正处于转型发展期,产业大项目的发展效益还未能充分显现,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的发展状况还未明显改观,加快建设、加快发展的步伐还要更加坚实有力;三是城市建设与管理相对滞后于和谐宜居发展进程的需要,出行难、停车难等问题未能得到彻底解决,基础设施和社会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四是市民文明素质与城市发展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脏、乱、差等不文明现象依然存在,文明素质提升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五是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需求更加多元化,政府在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服务事业等方面还有很多事情要办,在解民忧、纾民困、促民富的过程中仍要不遗余力;六是加快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领导干部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还需不断增强。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和2012年工作意见

今后五年,是我区抢抓海西发展重大历史性机遇,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着力先行先试、实现扬帆远航的重要五年;是我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台江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关键五年。新的五年,新的征程,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时代赋予了我们光荣的使命和重大的责任。我们必须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进一步坚定信心、把握机遇,凝心聚力、激情创业,在敢为、能为、有为上动真格、下功夫、见实效,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台江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今后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积极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大潮,深入实施中心突破、两翼齐飞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争当富民强市排头兵,打造和谐宜居核心区,为加快建设科学发展、文明幸福的新台江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15%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率先赶超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省会中心城市核心区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区文明程度、市民综合素质和区域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主法制更加健全完善,社会发展更加文明和谐,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力争城镇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NextPage]

 

(一)以快速稳健的步伐推动台江经济建设跨越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致力于在经济质量上实现新突破。深入实施中心突破、两翼齐飞发展战略,壮大以海峡金融商务区和闽江北岸中央商务区为核心的东西两翼,突出八一七路和五一路中轴线的商贸带动作用,构建高品质城市综合商业中心。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做大做强现代商贸服务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争取形成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等具有强大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构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现代商贸商务复合区和滨江文化旅游繁荣区。实施更加积极的大开发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增强省会中心城市核心区的综合实力。

(二)以扎实有力的措施推动台江城区环境宜业宜居。坚持以优化城区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致力于在建管水平上实现新突破。高标准、高品位推进城市发展,力争五年内基本完成上下杭等一批成片旧屋区改造,重点推进滨江沿线和中部区域开发建设,尽快形成一批上档次、上水平的商贸综合体、商务写字楼。同步推进道路交通、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区基础配套,提高省会城市中心区的承载功能和辐射能力。创新城区长效管理机制,推进城市管理科学化、数字化进程,规范环境卫生、市场经营和居民小区管理等,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区建设,协调处理经济增长、人口布局、资源环境承载力等各方关系,全面提升城区环境品质。

(三)以务实创新的理念推动台江社会发展文明和谐。坚持以先进文化为前进方向,致力于在统筹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全面推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城区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倾力打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青少年社工、社会志愿服务等特色品牌,继续保持全省文明创建工作领先地位。加强先进文化引领作用,进一步做好茶亭十番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推广,扶持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品牌,不断提高文化发展软实力。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繁荣发展台江特色文化产业,争取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走在省、市前列。

(四)以勇于担当的责任推动台江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坚持以惠民富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致力于在改善民生上实现新突破。建立和完善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积极推学有优教,加快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争创省级教育强区;积极推进劳有多得,健全培训、保障、就业、维权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力争五年累计实现新增就业2.3万人;积极推病有良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层卫生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积极推进老有厚养,建立覆盖全区的社区居家养老网点,构筑较为完善的机构养老、社区托老、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推进住有宜居,着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改善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条件。深化平安台江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保持省会城市中心区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起始之年,必须要开好局、起好步,为今后五年工作打牢基础。2012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5%;财政总收入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出口总额增长3%;进口总额增长1%;合同外资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按验资口径0.95亿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商品销售额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优化提升商贸服务业。立足区情,突出特色,继续提高现代商贸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着力提升商贸竞争力。巩固商贸服务业龙头地位,加强万(象)宝(龙)、万达、中亭街等商圈建设,壮大服装、家电、电子数码、珠宝玉石等特色产业。扶持发展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购物广场,推进苏宁广场、王府井购物中心建设,争取中央第五街、世茂洲际酒店年内开业。加大限上商贸企业提升力度,推广集中收银模式,发展品牌连锁、特许加盟等现代营销业态,力争限上商贸企业新增60家。继续谋划发展一批城市综合体、大型购物中心、现代百货、星级酒店等高端商贸项目,进一步增强商贸发展后劲。着力拓展消费需求,筹办各类商贸会展活动,鼓励传统零售方式与现代电子商务相结合,引领消费热点,繁荣消费市场,扩大市场销售份额。

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发展金融服务业,加快福建海峡银行、福州农商银行等金融大楼建设,着力引进富邦金控、郑和国际基金等金融企业,促进银行、保险、证券、担保、典当、基金等集聚发展,打造海峡西岸重要的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加快海峡电子商务育成中心建设,继续扩大海峡电子商务产业基地规模,争创国家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示范基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依托省广电集团和榕都318文化创意艺术街区的品牌效应,培育动漫制作、影视传媒、工业设计等文化创意企业,形成广告、策划、设计、信息、咨询、中介等文化产业链条。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研究出台相关鼓励扶持政策,加快推进海西金融大厦、金座大厦等甲级写字楼建设,吸引一批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财务中心、营销中心、服务中心入驻。发展滨江旅游产业,加快苍霞游艇码头建设,争取游艇产业早日形成,推动滨江旅游繁荣。

积极推进企业集约发展。实施商标品牌发展战略,推荐海欣一丁等商标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增强企业品牌效应。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扶持北辰合创、艾迪康医学等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成长潜力大的高新技术企业。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上市融资,推动顶点软件、腾新食品、一丁集团等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尽快上市,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认真实施《台江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推进人力资源建设,引进高层次、高素质、实用型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提升综合实力水平

坚持项目为先,增强发展后劲。初步安排2012年重点项目65项,总投资89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8亿元。继续打好五大战役,重点抓好海峡金融商务区和闽江北岸中央商务区建设,加快兴业银行总部、中捷商务大楼等项目前期工作,促进进出口银行福建省分行、福州农商银行等项目动工建设,确保申发大厦、百联大厦等项目实现主体结构封顶。拓宽项目建设资金筹措渠道,推进政--企合作等多元化融资模式,为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坚持服务为先,优化发展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简化行政审批事项和审批环节,开辟企业直通车项目绿色通道,为企业发展提供一站式服务。继续开展服务企业活动,完善区领导走访企业常态化机制,深入企业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推动发展。大力倡导微笑服务、热情服务、优质服务,坚决查处吃、拿、卡、要等损害投资软环境的行为与问题,进一步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兴商的良好氛围。

坚持开放为先,增添发展动力。充分利用“5·18”海交会、“9·8”投洽会等招商平台,努力引进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探索网络招商、中介招商、代理招商等招商新方式,强化与央企、外企、民企等海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的对接合作,争取更多的大项目在我区落地。培育壮大本土企业,发挥行业协会、同业公会的作用,推动企业规模化发展。深入实施回归工程,加强与港澳台的区域性经济合作,打造对台经贸文化交流品牌。

[NextPage]

(三)塑造城区良好形象,大力构筑宜居城区

加快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大旧屋区改造力度,加快实施白马河沿岸的浦西村及江墘下地块、三捷河整治地块、斗池路拓宽改造地块、光明港南岸西段、琯后街等成片旧屋区改造,推进果品批发市场(红星苑二期)征收项目,完成台五小、台六小教育预留地征收改造工作。加快新港苑、福机新苑等一批保障房建设,力争上海新苑竣工、红星苑三期主体结构封顶。配合市里积极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大力实施路网畅通工程,完成群众西路、宁化南路、兰花路等主次干道改扩建以及龙庭支路、安平巷等11条小街巷改造。加快实施重要商圈、内河沿线等关键节点景观改造,基本完成闽江北岸先行先试段综合整治。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继续巩固和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按照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努力做到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疏导与治理相结合、重点整治和长效管理相结合。加大城市管理执法力度,严格执行门前三包和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持续开展违法建设、占道经营、两车停放等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落实城市长效管理。积极推进重点区域垃圾直运和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将小街巷纳入环卫作业范畴,扩大全日制保洁覆盖面。创新城市管理模式,依托数字城管建设,提高城市管理见管率和工作效率,构建科学管理、精细管理、长效管理的运行机制。

改善人居环境品质。大力实施四绿工程,改造南公园、鳌峰公园,提升六一路、排尾路、学军路等道路沿线绿化景观,力求达到绿化、花化、香化、美化的效果。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重点开展闽江流域(台江段)水环境综合整治,着力解决油烟废气和噪声扰民等热点问题,提高公众环保满意率。继续打好内河整治攻坚战,加快实施光明港一支河、三捷河等综合整治,进一步改善内河水质,较好地实现水清、河畅、路通、景美的目标。

(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文化引领功能

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积极争取市里的支持,全力做好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开发的整体规划设计;加快实施侯德榜故居、琉球馆等重点文物保护和修复。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充分开发利用陈文龙信仰、茶亭十番音乐、评话伬唱、闽剧等富有特色的民间民俗文艺,打造台江民间民俗文化品牌。广泛开展各类科普文化活动,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创新宣传手段,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在全社会培育文明和谐的道德风尚。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因地制宜地加快社区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区文化馆、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室的三级文化网络,逐步构建覆盖全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推进市工人文化宫建设,确保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投入使用。加强文化市场监管,严厉查处涉黄、涉暴音像制品、非法出版物和违规视听网站,净化社会文化环境。认真对接第八届全国城运会筹备工作,组织参加全民健身与城运会同行等群众性体育活动,营造全民参与城运、奉献城运、服务城运的良好氛围。

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文化人才战略,筹建文化创意产业协会,逐步建立文化产业人才信息库,推动人才资源的动态管理和有效运用。加强产学研互动,建立与省内高校的文化产业合作关系,推动高层次文化人才的引进和流动。重视业余文化人才培养,鼓励文艺精品创作,大力扶持凤之旅女子打击乐团、茶亭十番乐队等艺术团队,壮大学校、企业、社区等业余文化队伍。营造宽松的文化人才发展环境,建立健全教育培养机制、选拔使用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和人才联系机制,做到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五)强化社会服务功能,着力构建和谐台江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制定实施《台江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加大教育投入,推进十五中综合图书馆建设,完成三十六中、台一小改扩建,不断改善办学条件。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加强黑校车整治,加快实施校安工程,保质保量完成3.2万平方米校舍加固任务。深入开展教师轮岗交流试点,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积极探索社区教育、校外教育新途径,办好职业教育、特殊教育、老年教育、成人教育,加快构建覆盖全民的终身教育体系。

提高卫生服务能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和药品零差价销售制度,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宁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合提升区卫生妇幼保健院(所)。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深化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构建以健康档案为基础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完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体系,增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全民卫生观念、健康意识。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建立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长效服务机制,争创全市计生工作综合改革示范区。

提升社会管理水平。认真做好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改善社区办公条件和社区工作者待遇,逐步实现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达标。深化社区一站式服务内涵,推进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培育具有台江特色的精品社区。针对重点商圈、住宅小区、木屋毗连区相对集中的区域特点,以化解矛盾纠纷、消除安全隐患、完善治安防控、提升自治能力为攻坚方向,将社会管理及创新工作延伸到点,进一步提高管理实效。完善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推进金盾工程天网工程建设,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提高群众社会治安满意率。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相结合的大调解工作,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认真落实信访路线图,畅通和拓宽公众诉求表达渠道,依法依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开展六五普法,加强普法教育、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做好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六)增强民生保障能力,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坚持劳动就业富民。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充分就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00人。开展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完善短信求职服务平台建设,提供全方位、广覆盖的就业信息服务。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认真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就业优惠政策,重点帮助困难家庭、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加大劳动监察力度,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保障用工单位和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继续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完善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社会捐助相结合的社会救助体系,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加大对低保及低保边缘户的医疗、教育等救助力度,让更多的困难群体受助、受惠。大力发展老龄事业,规范社会化养老服务,扶持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发展,新建21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继续做好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工作。

解决民生热点问题。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新建、续建88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积极开展无物业管理小区整治,逐步建立物业管理、业主自治、社区代管等小区管理模式,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继续开通菜篮子社区平价直通车,改造、新建社区便利店10个。大力实施食品放心工程深入开展私宰肉、地沟油等食品安全九大专项整治,坚决治理餐桌污染。明年财政将安排2亿元实施学校建设、道路改造、残疾人帮扶等18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力求通过一系列扎实有力的措施解决民生热点问题,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

(七)强化政府自身建设,打造高效廉洁政府

着力思想大解放,提高政府学习力。深入贯彻落实三为精神,积极融入福州大都市区建设,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开放的思路、更广阔的胸襟来认识台江、思考台江、谋划台江,敢于负责、敢于突破、敢于争先,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办法。增强终生学习、全员学习意识,联系实际加强理论、科技、法律、政策和业务的学习,提高破解发展难题、驾驭复杂局面、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发扬争先创优、勇于拼搏的台江精神,鼓励干部大胆试、主动闯,破除思维定式、破除常规约束、破除发展障碍,以争创一流的胆识和气魄谋划发展、推动工作,营造干事创业、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着力素质大提升,强化政府执行力。牢固树立政府工作一盘棋观念,加强团结协作,多沟通、多支持、多补台,凝聚谋发展、促发展的智慧和力量。倡导真抓实干,推行一线工作法,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动。强化行政为民意识,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坚持以新观念研究新情况、新思路落实新任务、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多做打基础、利长远、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好事。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加快实施政府机构改革,科学合理配置行政资源,实现高效、有序运转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严格绩效管理,强化行政问责,着力治庸治懒,以超常规的工作力度和工作措施,强力推进各项任务的落实,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着力作风大转变维护政府公信力。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的意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咨询、论证、听证等制度,提高行政科学化水平。加强廉政建设,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增强廉洁从政、勤俭办事意识,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一切行为。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时刻牢记两个务必,以艰苦奋斗的本色凝聚人心,以勤勉上进的作为赢得民心。

各位代表,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新一届政府的征程即将起航。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加快建设科学发展、文明幸福的新台江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