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台江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 2007-01-15 00:00 浏览量: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2007115日在福州市台江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福州市台江区人民政府区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第十四届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第十四届区政府工作回顾

 

第十四届区政府于200312月选举产生,三年来,区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团结和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构筑海峡西岸福州“金外滩”、建设全省现代商贸中心区目标,务实创新、团结奋进,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和本届政府预期目标,为台江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据统计,2006年全区工业总产值94.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8.6亿元,分别是2003年的2.93倍和3.92倍,年均递增分别达到43.15%和57.65%;财政总收入7.3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9亿元,分别是2003年的1.68倍和2.14倍,年均递增分别达到18.83%和28.9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亿元,是2003年的1.27倍,年均递增8.38;商品销售额274.98亿元,2003年的2.66,年均递增38.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38亿元,2003年的1.44,年均递增12.92%;出口总值1.5亿美元,是2003年的2.75倍,年均递增40.1%;实际利用外资4723万美元(验资口径);合同外资1.01亿美元。同时,社会各项事业成效显著,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政治和社会安定稳定。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发展的质量与速度同步提升

(一)商贸经济持续繁荣。东部地区鳌峰副食品批发走廊持续发展壮大,水产批发市场扩大到200多亩规模,新开业辣椒香料专业批发市场和新花鸟市场、古玩字画市场,鳌峰副食品批发走廊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的批发市场集散区。中部地区加速形成融商贸、旅游、购物、美食、文化为一体的黄金旺地,目前已拥有全省最大的服装服饰中心、家具博览中心、家电销售中心,安平五金机电城和汇多利家装市场全面开业,珠宝黄金首饰市场、金鹭珠宝首饰中心、福建美容美发用品博览城、千金坊内衣城、箭牌建材城、欧可文化体育城等一批专业市场陆续开业,“台农”及周边专业市场整治已见成效,中亭街和步行街、美食街已成为重要商圈。西部地区万象和宝龙两大商贸航母已扬帆启航,其中百安居、天虹百货、国美电器、中博手机、肯德基等已开业,家乐福、康城百货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已签约进驻并将陆续开业。此外,餐饮业异军突起,限额以上餐饮企业已达32家,形成了具备一定规模和档次的餐饮服务群体。会展业发展良好,成功举办了三届全国珠宝首饰客商交流大会、三届福州市美食节以及中国厨师节台江风味美食展销、首届“金外滩”美食休闲购物节等一系列大型活动。

(二)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台西科技园已建成综合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高科技项目孵化园区,企业总数已达174家,其中省级授牌的高新技术企业达16家,园区年生产总值37.2亿元,年税收突破1.5亿元。金山工业区桔园洲、浦上片台江园占地总面积648亩,建有工业厂房78幢、生活配套房5幢,共引进55家企业入驻,形成了电子电器、服装鞋材、机械模具、塑料包装、食品加工等产业集群。金山福湾工业园佳宁化妆品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目前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91家,年产值88.8亿元,其中11家亿元企业占比重达84%为促进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2家企业分别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福建省名牌产品称号,19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4家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1家企业通过OHSAS18000认证,实施主要技术改造项目4项,2项新产品获福州市优秀新产品奖。

(三)对外经贸继续扩大。充分发挥沿海、近台的优势,优化投资软环境,创新招商方式和载体,吸引了以家乐福、天虹百货、康城百货为代表的高水平商贸娱乐项目,以金视界液晶、佳宁化妆品、哈工大税控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以群升国际、华辰地产为代表的大规模房地产开发项目等相继落户我区,提升了商贸档次和工业科技含量,改善了城市景观。积极参加中国福州国际招商月暨海峡科技成果交易会、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和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加大第二、三产业尤其是服务贸易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各场招商活动规模、档次、质量上均实现了新的突破,三年来“海交会”和“9·8”贸洽会共签约合同项目79项,其中71%已履约。

二、加速推进城区改造,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一)旧城改造成效斐然。三年来,先后圆满完成义帮洲二期、天华、横街、茶亭街等共计891亩的旧屋区改造任务,拆除旧屋总面积85万平方米,涉及1.3 万多户、3.9万多人,群众住房条件得以改善,城区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目前义帮洲二期项目的59幢楼已全部交付使用,7条区间道路全面通车;天华项目的BCD组团已封顶,A组团主体已建到十二楼;横街项目的AB8幢已封顶,D区进入上部施工,其他区也已开工建设;茶亭街一期项目在全市率先实行了评估补偿、协商搬迁、市场运作、全程公开的模式,得到被拆迁群众的广泛支持,提前5个月全面完成拆迁任务,“和谐拆迁”、“阳光拆迁”的经验得到国家建设部推广并成为福州市今后旧屋区改造的样板。茶亭街二期项目延续一期模式,仅用1个月时间即完成98.7%的动迁任务。同时,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世茂外滩、武夷绿洲、时代名城、博美诗邦、金鼎瑞市、心家泊、君临闽江等高档楼盘已建成入驻,美伦·浩洋丽都、海润滨江、荷塘月舍、书香大第等一批高档楼盘建设进展顺利,福州闽江北岸繁荣带建设取得喜人成效。

(二)基础建设不断推进。紧紧围绕福州市进一步改善城区交通环境、完善城区路网结构、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树立省会中心城市形象的要求,积极配合市建设部门,新建或扩建了横街、河下街、铺前顶路等11条主次干道,完成了茶亭街、高桥西路、长乐南路等9条道路扩建的拆迁任务,改建了瀛东路、尚进路等10多条小街巷。加大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建和改造垃圾转运站各1座、公厕12座,区环卫公寓和环卫车队已建成交付使用。西二环路台江段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已全面启动,现正进入紧张施工阶段,春节前将全面完成沿线店面、围墙、临街居民楼和荷泽小区内环境整治任务。

(三)市容市貌逐渐改善。推行网格化管理,持续开展“环卫杯”竞赛评比活动,强化全日制清扫保洁。针对市容“六乱”、违法建筑、三车非法营运等城市管理显见性问题,强化巡查和执法力度,三年来共查处违法建设498起,拆除违章建筑面积3.67万平方米,查处各类违章三车3000多辆,查纠市容“六乱”行为5万多起。大力推进绿地和公园建设,区财政出资249万元清偿历年积欠的绿化工程款,出资520万元收回鳌峰公园,依法收回南公园所有权限,部分改造了旧江滨公园,全区绿化覆盖率达25%。积极开展创建“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活动,亚峰中心小学获得省级“绿色学校”称号,分别有13个社区和42个社区获得市、区级“绿色社区”称号。加强对东南水源保护区的监管,建成面积达15亩的水源保护区绿地,确保饮用水源的水质安全。严格实施污染源监控,烟尘控制区覆盖率和排放烟尘达标率达到100%,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超过80%,固定噪声和昼间区域环境噪声全部达到国标,区属企业工业废水、废气全面达标排放,生活污水处理率超过70%。三年来我区先后顺利通过全国创建环保模范城市、旅游城市的检查考评和全国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复检,荣获全省首届“文明城区”称号。

三、加强公共社会服务,社会事业均衡发展

(一)“科教兴区”战略稳步实施。积极依靠科技进步提升产业竞争力,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城区考核验收。深入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我区被评为全省第二届科普先进区, 台六小被评为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数字台江”建设取得实效,建成机关三级宽带网络系统,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即将正式启用。三年来对教育事业拨款3.7亿元,并筹资2亿元加大教育资源整合力度,已完成新建台三小分校、台江实验小学和37中二期教学楼项目,新建光明小学、37中图书馆和改扩建台三小、交通路小学、祥坂小学、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项目正在推进。通过市属优质校的帮扶,37中已成为福州市初中示范校,31中与15中合并后通过了省三级达标校验收,结束了区属中学无重点校的历史,生源开始回升。全区民办教育机构已达83家,台江社区学院首批招入230名大专班学员在读,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已全面完成。我区首批被省政府授予全省 “双高普九”先进区称号,并高分通过省对县教育督导评估市级复评。

(二)医疗计生服务成绩喜人。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全区12家街道卫生院成功实现整合重组,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中心,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省级中医药进社区示范中心,同时初步建成了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为10万多居民免费建立了健康档案,群众满意率达96%受益面和覆盖率在全省位列前茅,我区被评为首批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落实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工作顺利完成中期评估并通过了省妇儿工委的项目验收,妇幼卫生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强,被省卫生厅评为孕产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先进单位。投资50万元提前完成了区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并通过省级验收,进一步提升了处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成功防抗了非典、登革热、霍乱等重大传染病,全面完成国家级登革热监测点和省级霍乱监测点的监测任务,计划免疫工作保持全市领先水平。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在五城区中率先建成每个街道一条食品卫生和公共卫生精品示范街。全面完成人口和计生主要指标,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满意率达98.5%以上,我区被评为全国和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

(三)文体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商贸文化和社区文体工作,组建了闽江艺术团,举办了福州企业文化风采台江专场等多场文艺演出,在全省第二届社区文化艺术节上获得一金两银三铜,多项文艺作品获得全国、省、市奖项。努力挖掘民间文化资源,十番乐队、安南乐队被选送参加国际音乐学会第37届世界年会福建文化艺术节专场演出,十番音乐入选首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效地保护历史文物、文化遗产,完成陈文龙纪念馆移位保护,台江民俗馆建成开馆,闽清会馆已完成修缮工程,古田会馆投资400万元正进行修复。组织了陈文龙尚书庙塑像赴马祖巡安,进一步促进了两岸民俗文化交流。组织开展文化扶贫活动,发动百家工商户集资征订党报党刊,为400多户困难家庭送去精神食粮。继续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上海街道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在第21届市运会上我区蝉联金牌数、奖牌数、团体总分和人才输送四个第一,我区输送的运动员在十运会上夺得4枚金牌、1枚银牌,多哈亚运会上夺得3枚金牌。筹资1500多万元在江滨大道沿线建成了绵延5公里的全市最大规模的节能、高科技夜景灯光工程,春节前将全面亮灯。设立了区旅游事业局,积极开发“闽江黄金水道观光游”,由我区投资建造的闽江第一艘豪华游艇“闽江之韵”投入运营,假日旅游经济繁荣发展。

四、树立执政为民理念,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一)民政和社会救助工作效果良好。在茶亭街一期率先开始对住房面积不足45平方米的经济和住房双困户按45平方米标准给予货币补偿或产权调换,三年来先后还申请了220套廉租房、215套经济适用房和83套工业配套房安置双困户,有效避免了因拆迁返贫、致贫等问题。深入开展扶贫帮困工作,全区现有63个各级文明单位和341名副科级以上干部与特困户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有4400多位困难群众得到政府慰问金和社会各界捐助。2005年成立了台江区慈善总会和慈善超市,与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联动,2600多户困难职工、群众得到救助。2004年在五城区率先成立了低保管理中心,三年来每年平均为18834323人总共发放了低保金1764.3万元,做到应保尽保。医疗扶助工程三年共为困难群众提供医疗扶助2万多人次,减免费用140多万元。在大力发展机构养老的同时,成立了台江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初步建立起区、街道、社区三级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正逐步推开在全市最先平稳完成残疾人代步车置换和人力三轮车回收工作,并妥善解决了该群体轮岗就业、低保落实等问题。积极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区,摸底筛查后共确诊618人,将对适宜对象分两批实施手术,目前首批患者中已有30人成功实施了手术。残疾人事业发展态势良好,我区被评为全国残疾人康复救助示范区。

(二)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成绩显著。进一步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扶持政策,通过坚持开展经常性的供需见面会,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提供培训,对劳动力资源进行动态管理,搭建企业、劳动者、职介机构三者信息共享的就业平台等措施,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每年均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数。失业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障工作按市里统一进度完成,提前100%办妥全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医疗保险扩面工作,被市政府评为“三年医保先进单位”。切实维护城乡劳动者合法权益,三年多来共受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281起,结案率达100%2006年起对从劳务协作基地输入的农民工进行跟踪服务管理为农民工讨回工资5万多元。

五、创新政府管理方式,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一)民主法制建设持续深化。依法履行政府职能,及时向人大、政协通报重大工作,三年来较好地全部办复371件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意见和298件政协委员提案。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四五”普法任务,我区被评为全国“四五”普法先进区,依法治区各项工作也得到较好落实。扎实抓好政府规范化建设,依法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建立了区长、副区长工作分工AB角制度。机关效能建设质量不断提高,三年来共受理省、市转办和社会各界投诉 566件,办结率达100%,共效能告诫29人,辞退违规人员10人,诫勉教育32人。20063月启动“12345”便民呼叫热线服务,共受理群众诉求2252条次,办结率达97%。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建立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执法公示、评议考核、复核复议等制度。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政府机关特别是政府组成人员的廉政教育,深入推进行业纠风和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加大对工程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的监督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得到加强。政务公开制度不断完善,“阳光工程”建设深入开展,行政监察和审计、财政、社会等监督力度加大。全面推进“一站式”公共行政社会化服务,区市民服务中心的审批项目从152项精减为88项,17项承诺从297个工作日缩短至160个工作日,三年来共接待群众92.2万人次,受理各类办理件80.2万件,办结率100%。社区建设成效明显,亚峰社区被评为全国百佳学习型社区,宁化等4个社区被评为省级示范社区,90个社区合并成73个社区并顺利完成换届工作。

(二)公共财政框架日臻完善。制定了包括组织协调机构、计划安排、工作措施、奖惩办法在内的抓财政收入工作方案,不断拓展收入领域,壮大财源,实现了均衡入库、稳步增长的目标。财政支出逐步优化,建立健全预算指标核算体系和国库工资集中支付制度,逐步形成预算编制上的源头控制、经费报销上的严格审核、开支结果的公开披露,严格控制一般性财政支出,保证各项正常开支和专项资金的需要。三年来增收节支成效显著,财务状况良好,共对社会事业投入1.89亿元,确保了20051927万元人员经费增支和20061020万元的人员增资,实现区城监大队的工资与福利财政全额拨付,承担了全市1/3的低保金和失业金的发放工作,还清了1960万元的区机关宿舍楼、武装部大楼、检察院办公楼建设历史欠账,全部解决了区、街属事业编制人员医保问题,安排住房补贴专项资金2230万元。此外,保住了原计划出让的区机关现址,实现了1亿多元的资产增值;通过旧城改造实现了有限资金的科学合理运作,天华、横街、义帮洲等旧改项目盈余约1.4亿元,将作为我区教育专项投入和旧屋区改造资金滚动使用。

六、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

(一)“平安台江”建设深入推进。集中力量打好“严打”、化解矛盾纠纷、基础防范重点整治三大战役,大力开展禁毒、反邪教等一系列专项打击、整治行动。三年来,刑事案件发案率逐年下降,社会治安呈现群体性事件少、恶性案件少、上访闹事少的可喜局面,2006年全区社会治安满意率上升到92.88%,为历年最高。三年来共排查各类民间纠纷2031件,调解成功率为98.1%,同时办理法律援助227起,有效化解了社会各类矛盾。以“平安社区”建设为载体,狠抓基层创安工作,以技防工程为重点的“四项工程”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我区顺利通过“平安台江”考评验收,10个街道都通过“平安街道”市级考评,68个社区达到“平安社区”创建标准。

(二)社会综合环境安定稳定。结合旧屋区改造,积极稳妥地完成12家区、街属企业的搬迁改制工作,共有1100多名职工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并得到妥善安置。形成高效的信访工作机制,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和群体性、突发性事件预案工作制度,信访件办结率逐年上升,群体性越级上访得到有效遏制。健全完善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制度,重点抓好木屋毗连区、人员密集场所、液化气市场、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等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杜绝了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开展食品、酒类等商品和农贸、运输等市场的专项整治并取得实效,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好转,步行街、中亭街被评为诚信经营一条街,我区多次被市政府评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先进单位。

此外,成功抗击了“龙王”台风等重大自然灾害,建成区机关新办公大楼,双杭、帮洲街道分别并入后洲、苍霞街道,在全市率先完成事业单位改革、人员聘用制改革以及“城中村”改制工作,为1100多户居民解决了历史遗留“两权证”办理问题,圆满完成民兵船运团组建、民兵专业分队整组和历年冬季征兵任务,人防、统计、档案、物价、广电、编志、台侨、外事、民族、宗教、工青妇等各项工作也均有较大进展。

回顾本届政府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必须紧紧把握机遇,明确思路,推进经济既好又快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法宝,必须统筹兼顾,以人为本,加快和谐社会建设。改革创新是重要的发展动力,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赢取发展先机。稳定是第一责任,必须注重保护好、实现好群众的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政府建设是促进发展的根本保证,必须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政府运作的各项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化解社会矛盾风险和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能力。

各位代表!今天的台江,经济大潮奔腾不息,社会事业异彩纷呈。抚今追昔,台江的每一分进步,离不开上级和区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历届政府的艰苦创业,离不开区人大和政协的监督支持,离不开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更离不开广大干部群众、外来工作者、驻我区部队和直管单位一直以来的全心投入,默默耕耘!在此,我代表本届政府向你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经济总量扩张受到区域面积的限制,支撑经济增长后续项目不足;投资软环境需进一步优化,重管理轻服务问题比较突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城市管理存在较多薄弱环节;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部分群众生活还较困难等。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新一届政府工作建议

 

新一届政府工作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十一五”规划期内,面临着中央积极支持海峡西岸发展,省、市大力实施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的绝佳机遇,承担着构筑海峡西岸福州“金外滩”、建设全省现代商贸中心区的重任。根据区第十次党代会的部署,今后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同时初步建立起现代化的科学和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更加优化,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更加安定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标,新一届政府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和衷共济、继往开来,推动经济社会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达到改革力度、发展速度与社会接受程度的三者统一,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一、大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做大做强现代商贸业,重点扶持服装、餐饮、建材、电器、珠宝五大支柱行业,引导市场朝专业化、品牌化、现代化方向发展。逐步壮大万象、宝龙商圈,扶持培育天华、横街、茶亭街商业广场尽快繁荣。整合盘活楼宇资源,着力拓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发展金融、信息、法律、会展、中介等现代服务业。科学整合旅游资源,重点开发滨江、内河景观和会馆、双杭古民居等文化旅游资源。以台西科技园和金山工业区台江园为基地,实施捆绑联动发展,积极引进高科技、低能耗、少污染的项目,培育一批亿元支柱企业。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鼓励扶持外资增资扩产。全面完成区街集体企业改制,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坚持政府投入与引进内外资相结合,积极稳妥地推进旧屋区改造和房地产开发,不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大力实施道路改造,突破交通瓶颈,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二、大力实施科教优先发展战略

加速推进科技进步,深化“数字台江”建设,巩固提高全国科技进步城区成果,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区。加快台西科技园建设,加强与科研单位和高校产学研合作,积极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牢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地位,以改善办学条件、推进均衡发展为目标,科学整合教育资源,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继续巩固提高“双高普九”水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成立教育艺术团,完成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按区级图书馆标准建成台江教育图书馆,逐步建成适应我区经济发展、覆盖全民终身教育和建设学习型城市需要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努力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社会环境。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加强公务员、专业技术人才和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

三、大力推进构建和谐社会进程

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大力开展就业再就业和农民工转移培训,鼓励自谋职业、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积极开展跨地区劳务合作交流。贯彻落实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制度,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覆盖全区的社会救助体系。积极构建社会养老服务网络,重视保障妇女儿童权利,提高特殊困难群体福利服务和保障水平。加快文体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文化精品创作,繁荣社区文化和民俗文化,开发和有效保护历史文物、文化遗产和民间文化资源,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建成台江区文体活动中心。健全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综合处置能力。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建设后洲、新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强一线医务人员素质,开展人性化服务,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优化人口结构和素质。加强社区民主自治建设,完善民主监督和管理,不断提升和谐社区建设水平。深入推进“平安台江”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经济运行安全和社会稳定。建立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诉求渠道和反映途径,完善法律援助弱势群体工作。提高预防处置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四、大力营造城区优越人居环境

落实城市长效管理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改革,强化责任追究制度,提升城市长效管理水平。积极推进环卫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市容保洁质量。推进城区绿化建设,提高绿化覆盖率,全面完成南公园扩建,成为福州市新的绿化亮点。全面巩固“一控双达标”成果,严格控制工业“三废”达标排放,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努力推进绿色社区建设,加快城市生态建设步伐。引导和鼓励企业节约水电资源,强化垃圾、污水综合治理,提高资源利用率。

五、大力提升行政管理服务水平

按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强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四大职责,推行电子政务,逐步形成程序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推进投资型财政体制向公共型财政体制转变,完善社会化、多元化公共设施建设机制,增强市场机制在社会事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推进决策民主化,完善公开决策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优化投资软环境。积极发展各类要素市场,促进商品和各种要素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规范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商会和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加强行业自律,提高中介组织服务水平。推进“诚信台江”建设,深入开展诚信经营示范街创建活动,加快构筑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社会信用四大体系。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努力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提高对外资企业的服务水平,倾心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2007年工作建议

 

200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届首之年。精心组织安排好2007年各项工作,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对于实现我区“十一五”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方因素,建议2007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为:

——工业总产值比增8%,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增10%

——财政总收入比增15%,地方财政收入比增15%

——出口总值1.5亿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

——商品销售额比增1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增15%

——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

——安置下岗职工、城镇失业人员3500;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

同时,继续实施重点项目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建议扎扎实实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构筑海峡西岸福州“金外滩”,全力发展现代商贸

(一)倾力建设滨江商务区。突出滨江特色和商务、旅游、休闲、购物等功能,大力整合优化“台农”及周边市场,完善与提升“两街”的内涵和档次,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逐步构建以中亭街、五一南路、台江路为主轴的中心商务区。继续与沿江区县加强区域合作,丰富“闽江黄金水道观光游”的内涵,开发“亲水”项目,打造“金外滩”旅游品牌,同时进一步推进既赏心悦目又环保节能的江滨夜景灯光工程建设,打造沿江景观带。

(二)高度重视会展业发展。办好第四届全国珠宝首饰客商交流大会、2007福建省美容美发化妆用品展销会、福州市第八届美食节、第二届“金外滩”美食休闲购物节。积极配合市贸发局,与全国各地包括台湾地区的烹饪协会,共同举办福州海交会期间的中国(福州)海峡美食文化节。抓住全国汽车配件交易会、日用百货商品交易会在福州举办的契机,拉动内需。

(三)扶持培育市场和企业。继续抓好专业市场的建设和培育,扶持美博城、欧可文化体育城等尽快形成规模,促进世茂外滩摩尔街、海钻电脑城、鳌峰五金市场等尽快开业。积极提升传统业态,推广现代商贸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以加速推进万象商业广场、宝龙城市广场等重点商贸建设项目全面开业为契机,大力引进专卖店、加盟店、大型购物商场、连锁企业等现代新型商业业态,同时力争在天华龙形商业街和横街商业街引进与王府井百货同等规模档次的商贸巨头。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扶持壮大广达路建材饰材业和六一路、五一路餐饮服务业。

(四)落实扶持商贸的政策。按照“政治平等,政策公开,法律保障,放手发展”的原则,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的规划、协调、引导,完善落实各项扶持民营经济的优惠政策,促进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加强对市场盘整、规划布局的科学论证,加快制定适合区情的商贸扶持措施,努力争取商贸人才、资金的回流与扎根。

二、加快产业平台建设,促进工业集聚发展

(一)大力调整优化工业经济。大力发展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把工业发展与商贸发展相衔接,提升土地使用效益,使工业发展成为建设全省现代商贸中心区的强劲支撑。努力培育发展电子信息、五金机电、医疗机械、服装鞋革、日用化妆品等优势行业,力争亿元企业达13家。切实做好金山桔园洲、浦上、福湾台江园的优化整合,抓好卓异、名城等五个工业后劲重点项目建设、技术开发和增资扩产工作,敦促佳宁化妆品主体一期工程第三季度完工、第四季度投产,为工业经济开发新的增长点,力争“飞地工业”产值达到18亿元。

(二)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实施名牌战略,推动企业实施ISO9000等国际管理体系标准认证,重点培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积极争取省科技厅的支持,以创建全国级孵化器为发展战略目标,进一步改善台西科技园的投资环境,增强福州高校科技孵化园的功能和水平,力争建成省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台西园基地,同时争取实现园区用地的拓展,引进清华同方研发中心、中航技海西航空产业基地研发大楼和哈工大科学大楼等项目。对区属企业的资产、人员结构等进行全面评估,在企业土地、厂房等固定资产遇拆迁、征用时平稳改制并妥善安置企业职工。同时区财政再安排100万元以上用于解决特困企业职工医保问题。

三、提升招商引资质量,拓展经济社会发展空间

(一)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对一些大项目、好项目进行重点推介、重点招商、分类推进、跟踪落实,做到意向项目促谈判、在谈项目保签约、签约项目促落实,力争有更多的项目转化升级、动工建设。强化重点项目保障服务机制,进一步强化重点项目领导责任制,及时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重点项目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促进重点项目以商引商、增资扩产。

(二)完善创新招商引资机制。针对我区地域狭小、招商资源匮乏的特殊区情,积极争取市里的政策扶持,继续重点发展服务贸易业的招商引资和“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合作与交流,鼓励海内外乡亲回乡投资兴业。组织专门力量,加大招商引资动作,充分调动全区上下的积极性,形成区、街招商引资协调互动的良好局面。

(三)着力提高招商引资实效。积极引导、扶持万象商业广场、宝龙城市广场、君临龙形街、群升国际等项目的招商工作,力争引进商业巨头,提升商贸档次。充分利用“5·18”海交会、“6·18”项目成果交易会、“9·8”投洽会等平台洽谈内外资项目,积极引导内外资投向现代服务业、现代百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力争在引进跨国公司、企业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及金融、法律、会计、房地产等专业服务机构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四、完善城市功能内涵,塑造城区良好形象

(一)积极稳妥推进旧屋区改造。全力推进西二环路台江段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完成立面整治和沿线六个地块的拆迁工作,力争成为我市道路景观整治的示范工程。加快各商贸新城建设进度,群升国际项目一期全面竣工,二期全面转入装修阶段,君临天华项目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茶亭街一期完成道路建设任务转入楼宇工程施工,二期全面完成拆迁扫尾工作并挂牌出让。完成南公园周边地块、六一路立交桥东北侧地块为重点的中心城区成片旧屋区改造拆迁任务,抓紧上游造船厂、上海新村等危房危屋改造,完成上下杭旧屋区改造前期准备,同时努力提供一批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满足普通群众的生活需求。完成洋中路、延平路、斗池路等道路改造的拆迁工作,完成高桥路、学军路、长祥路、长乐南路建设任务,同时抓紧全区小街巷规划,分期逐步建设到位,进一步完善城区路网。

(二)进一步加强城市长效管理。健全完善区、街、社区三级城市管理网络,进一步明确城市长效管理职责,标本兼治,疏堵结合。强化城市管理执法检查力度,继续坚持区四套班子领导轮流带队检查城市管理、职能部门领导检查市容卫生、街道领导带班负责制度。持续开展针对违章占道、中小餐馆无证经营、两车乱停放等行为的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卫生保洁和门前三包、垃圾袋装等工作的落实。建立对违法建设的长效监管机制,强化事前控制能力,同时继续着力解决历史遗留的“两权证”办理问题。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再创建12条环境卫生达标路段和2座管理达标垃圾转运站。深入开展创建“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活动,积极做好国家环保总局对我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的迎检工作。配合市园林局建成宁化小区绿化精品社区,启动南公园扩建工程,对鳌峰公园进行改造,对茶亭公园、茶亭河及沿河周边进行绿化补植,提高全区绿化覆盖率。

五、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一)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认真做好20052006年度科技进步城区的考核验收迎检工作,确保顺利通过考核验收。管理、使用好科技三项费用,开展中、小科技企业创新基金及科技项目的申报。抓好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工作,确保通过全国科普示范区检查验收。确立2007年为教学常规年,狠抓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继续深化“三赛三比”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完善与名校联合办学模式,提升初中校整体办学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台江教育博客和名师工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效巩固生源。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完成台三小、祥坂小学、光明小学主体项目的施工。

(二)全面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加强区、街、社区三级文体网络建设,鼓励扶持我区优势文艺创作项目。加强“茶亭十番”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加大对台江区少儿十番乐队的培育,完成十番音乐乐谱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出版。加强古田会馆等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修缮工作,加强与马祖地区的民俗文化交流。进一步繁荣社区文化和民俗文化,注重民间文体队伍建设,发展壮大闽江艺术团,努力打造“文化台江”品牌。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打击盗版、整治黑网吧等专项斗争,维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认真开展创建省级体育先进社区工作,抓好第22届市运会的参赛和台江区第二届社区运动会的筹办工作,组织好全民健身展示会和省第二届全民健身体质监测。

(三)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优先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健全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深化社区卫生“六位一体”内涵,继续推进中医药进社区服务,结合茶亭街改造完善茶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力争有50%以上的中心达到省级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巩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成果。强化医疗服务市场的监督管理,在整顿和规范医疗市场的同时全面推进“样榜诊所”建设。建立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长效管理和应急处理机制,进一步做好妇女儿童群体保健工作,强化对结核病、艾滋病、登革热、霍乱、禽流感、非典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加强食品卫生和公共卫生监管,努力提高全区公共场所卫生水平,预防疾病传播。

(四)切实强化人口管理服务。巩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创建成果,坚持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健全完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网络,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认真落实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各项奖励、优惠、保障,更多地关爱生活困难独生子女家庭。积极探索城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新路子,提供人性化服务。

(五)认真安排群众生产生活。进一步深化“春风行动”、“海西春雨行动”,落实文明单位、科级领导干部与特困户结对帮扶制度。充分发挥区慈善总会、慈善超市和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联动作用,积极开展送岗、送医、助学、经济补助、文化扶贫等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深化医疗扶助工程建设,依托台江区中医院成立区慈善医院,为贫困群众提供最优惠的医疗服务。进一步落实城市低保制度,及时将因各种原因导致收入低于保障线的各类困难群众纳入低保范围。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应对各类灾害的能力,切实做好救灾救济和优抚安置工作。继续开展创建全省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活动,逐步构筑完整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六)狠抓劳动就业政策落实。确保完成市里下达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落实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年度任务。实施劳动合同三年维权行动,促使80%以上的企业与员工签定合同,实现全区正常营业的企业中员工100%参加社会保险,确保困难企业的员工参加重点医保。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把为农民工排忧解难纳入困难职工帮扶范围,帮助农民工解决医疗、子女就学等实际困难。

六、推进“平安台江”建设,构筑安全保障体系

(一)加快推进依法治区进程。全面实施五五普法工作,创新普法形式、突出普法实效,重点抓好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和依法行政工作,确保做到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加强区公证处和街道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年内实现公证处平稳转制、各街道司法所至少各配备一名行政编制司法助理员、规范化司法所达标率80%的目标。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组织的建设,全面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的衔接管理。着力加强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教育,稳定以律师为主的法律援助工作队伍,提高法律援助的效率、质量和覆盖面。

(二)全面落实综治各项措施。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影响公众安全感的入室盗窃、两抢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深入开展创建无毒害社区无邪教社区活动,预防青少年犯罪。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重点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金融诈骗、涉税等经济领域犯罪活动。进一步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完善以街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为核心,以基层治保会、调解会为基础的基层工作网络,认真处理好涉法涉诉上访案件。狠抓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继续加强四项工程建设, 落实社区治安防范责任共同体。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定期开展拉网式安全生产大检查,杜绝各类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加大平安建设宣传力度,确保全区社会治安满意率保持90%以上,知晓率达到70%以上。

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建设高效廉洁政府

(一)加强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经济调节职能,创新经济管理方式,加强政府的超前科学引领,完善产业政策和经济运行统计分析。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加强财税工作,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形成和健全惠及全体市民的公共服务体系。以诚信政府建设为重点,逐步营造“守信为荣、失信可耻、无信为忧”的社会氛围。

(二)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发展电子政务,完善并联审批,提高行政效率。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政府部门和服务窗口的服务质量,加快“12345”便民呼叫热线群众诉求件的办理时效。全面推行效能监察,强化目标管理,开展工作绩效评估,严格追究失察、失管、失职行为,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和责任政府。强化沟通协调,确保政府各级各部门之间的有效联动,杜绝推诿、扯皮现象。

(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贯彻《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政策法规,建立健全公务员的竞争择优、监督约束、考核奖惩以及培训教育等管理机制,做好公务员登记和事业单位人员聘任、完善定级定职及工资制度改革等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完善干部培训体系,加大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造就政治坚定、素质优良、作风过硬、充满活力的干部队伍。

(四)加强政府廉政建设。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构筑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深化行政审批、财政管理、公有资产管理等体制机制改革,规范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要素市场管理,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继续抓好政风建设,加大行政监察力度,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制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拓宽群众的监督渠道。依法查办违法违纪案件,严厉惩治腐败。

各位代表,我们已经掀开了“十一五”规划蓝图气势如虹的第一页,今后五年将迎来更加波澜壮阔的新一轮发展热潮。相信新一届政府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能够坚持以台江精神引领我们前进,以战略思维加快台江发展,以创新手段推动社会进步,以务实态度促进社会和谐。今后的五年,相信台江人民的生活将更加美好,台江的环境将更加美丽,台江的现代化事业将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