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台江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福州的中秋饼

来源:中国福州 发布时间: 2013-09-18 10:28 浏览量: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福州中秋有互赠“中秋饼”的民俗。据历史学者考证,元代蒙古人对汉人实行种族歧视,残酷地虐待、歧视汉人,汉人吃月饼的主因是杀“鞑子”。“鞑子”侵略中原,做了皇帝,殖民汉人。汉人想出巧妙的办法赶走他们,以求民族解放。便制作了一种小饼,饼是空心的,里面放一个纸团,上书“八月十五日月圆时分同起杀鞑子”。这就是福州中秋互相赠送月饼的缘由,充满了悲壮的民族独立色彩。
    位于闽江口马尾的东岐村,据村志记载,闽江口一带的月饼(中秋饼)与福州城内的不同,饼薄而大,实心无馅,饼面上撒了白芝麻。
    福州乡村,制作了各式各样的实心“中秋饼”,有十二生肖形象的,也有十二月花的,价格实惠,深受农家孩子们的喜爱。这些实心无馅的饼,一般是外婆或长辈送给外甥或晚辈吃的。出嫁的女儿,送给娘家长辈的,以“礼饼”为主,也称“角饼”,它是圆形的月饼,可以切角来吃,俗话称“礼角饼”。村民多选择这一圆月形的中秋饼,作为馈赠礼品,雅号“礼饼”。晚辈呈献给长辈的是大的饼,长辈回送给晚辈的是小的饼。长辈包括外婆、外公、妗婆(舅妈)、舅公(舅父)、姑婆(姑妈)、姑丈(姑父)等。
    福州城内人家互赠的月饼,选的是大月饼,讲究配料的馅心,以圆形博人喜爱。也含有互相攀比的风气,月饼越做越大了,包装的盒子和袋子,也越来越漂亮了。
    据民俗学家考证,唐朝以前就已经出现带馅的月饼了。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诗句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饼圆象征月亮,增添了中秋节俗喜庆色彩。“月亮”和“面饼”相连,传为如今的月饼,成为互赠的礼品。于是,苏东坡的月饼传遍各地,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外形、口感、馅料方面,各地月饼各具特色,福州也出现了广式、京式、潮式、苏式月饼。从习俗和嗜好上,豆沙馅、八果馅、五仁馅月饼,最受福州民众欢迎。
    福州城乡的月饼差异很大。赠送的方式,也不一样。这也许是“入境问俗”的注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