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台江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你知道福州第一个“村”在哪里吗?

来源:一线台江 发布时间: 2023-06-26 15:30 浏览量: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在台江地理坐标中

  看见城市乡愁

  文 / 苏 新

  “中亭列炬耀如绳,桥北桥南最不胜,犹是春江花月夜,十年梦断后街灯。”在诗人沈轶刘所撰的名篇《榕城竹枝》中,我们会见到富有写意色彩的福州城南诸多熟悉的老地名。

  行走在台江区里,不知您是否也有这样的感触,往往会被身边的老街巷名所吸引,倘若深入探究,会发现这些地名背后或是蕴藏着一段民俗,或是一段令人津津乐道的老故事,就像一部鲜活的“城市回忆录”。

  闽都形胜,历史悠悠

  在老地名里

  我们能看见台江风土人情的肌理

  “昔有僧以暑月醵金煮茗饮行者,因名。”明代文人王应山所撰的《闽都记》中,记载了茶亭最初的来历。古时,这里是城内通往南台的必经之路,进城或出城上任的、赶考的、驿递的皆往来于此,每逢暑热,汗流浃背。乐善好施的僧人怜悯众生之苦,用化缘所得搭起一座凉亭,四面来风,煮茶消暑。彼时的商贾察觉商机,沿途茶馆便越盖越多,像是“一团轩”“第一亭”“茗一春”等,颇受茶客青睐。

  经年累月,此处慢慢发展演变为一条热闹街市,便取最初的烹茶之亭为街名——茶亭街。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由当地手工业者募捐修建茶亭为四角方亭。茶亭街扩建,作为茶亭小学大门的四角方亭落架被移入了白马南路汀州会馆寄存;在茶亭保护修缮回归工程的不懈努力下,这座修旧如旧的百年古亭,最终得以落脚茶亭公园。

  时岁转换更新,历经政府重修的茶亭古街里还曾藏着三个非遗项目:福州茶亭十番音乐、老天华乐器制作技艺和角梳制作工艺,有不少技艺纯熟的老师傅,可以说是福州传统民俗的聚集地之一。

  商贸往来,富庶丰足

  在老地名里

  我们能看见福州台江区

  商业繁茂的文明历程

  襟怀坦荡,实业兴邦

  在老地名里

  我们能看见波澜壮阔时代下的

  家国情怀

  国货的命运,往往和国运相连。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危机,作为通商口岸之一,福州市场一时间被洋货挤占。爱国志士吴养贤率先奔走筹资,在南公园内建立了一座红砖双层的“福建国货促进大楼”,陈列优质国货以鼓舞士气;同时在路边竖起一座“请用国货”的石碑,用以呼吁激励国人,我们熟悉的国货路由此而来。它不仅仅是一条百米长的路,更是一段为民族工商业抗争所走过的觉醒历史。

  更多迷人的城市故事,藏在那些被时光烙印的土地上。

  1958年,上海工人南下支援福州建设,协助开办搪瓷厂、保温瓶厂等等。为解决当时上海职工的居住问题,福州政府曾专门建有职工住房,成为福州第一个“村”,也就是“上海新村”。走进社区,老式的六角门、花砖,及瓷砖印制的楼号牌,留存下来的是激情燃烧的芳华岁月。

  “城市是有生命的,地名便有了生命的意义。”一如中国民俗学家冯骥才所说,地名蕴涵着不可再生的文化积淀,如果这个地方有其独特的历史与命运,地名便是这历史命运的容器。我们熟悉的榕城里,有回忆,有变迁,有新生,有无数的可能正在被创造,而每一处老地名就像是历史的见证者,值得人们慢下脚步,聆听岁月回声。

  珍爱乡愁、记住乡愁

  漫步在古巷新街里

  感怀过往走向崭新的未来

  循着老地名的历史痕迹

  我们更能找到“回家的路”